九三学社南宁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南宁市公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公办养老机构供给能力”的答复
近年来,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公办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一是打造市级示范。推动建设南宁市第二福利院(五象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福利院提升改造工程(一期)等一批市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并规划在中心城区“东南西北中”各建设一个集养老院、医院、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市级示范性养老机构。二是突出县级统筹。累计投入11亿元,推进15个县(市、区)、开发区各新建一所具备专业失能照护、指导县域养老服务发展示范性养老机构,目前已基本建成13个。三是推进街镇综合。在25个街道各建设一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综合功能养老服务中心以及40%乡镇建设覆盖在周边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四是落实社区配套。落实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且单处不少于300平方米,同时对未配套老旧社区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目前南宁市拥有公办养老机构6家,ppp项目机构1家,公建公营、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共计90家,总床位数10347张,基本满足南宁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需求,下一步我市继续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供给能力的建设。
二、关于“拓展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范围”的答复
我市养老服务机构除提供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外,部门机构在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安宁服务等方面均有涉及。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既有医疗卫生资质、又具养老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65家、总床位数14729张(其中养老床位11260张、医疗床位3469张)。例如医办养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养结合老年人养护中心等,养办医的广西医大仁爱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五象养老服务中心等。老人棋牌室、ktv室、书画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在不少公办养老机构内均为常见配置。部分养老机构根据临终老年人及家属的心理特征,开设有临终关怀服务。下一步,我市在条件成熟时候引导公办养老机构扩展延伸院外养老服务,开设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旅居养老服务、养老院社区化服务、互联网 养老服务等新模式。
三、关于“完善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的答复
为完善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近年来,加大扶持力度,共投入福彩公益金1096万元,资助全市养老机构建立“老年人康复训练室”、标准洗衣室和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升级改装。落实机构补贴资金2567万元,通过部门预算共安排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补助资金1814万元。南宁市加大智慧养老方面建设,建成东盟开发区社会福利院、宾阳县儿童福利院等一批智慧养老院,同时落实自治区福彩公益金1466万元,投入本级财力300万元,支持城乡老年福利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和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改造。
下一步,南宁市在完善公办养老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养老环境,提高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正在努力,同时也筹措资金,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和支持,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四、关于“稳定公办养老机构人才队伍”的答复
南宁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稳定措施。一是支持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卫生职业学校、南宁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高等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社会工作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全市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达23家,其中市卫生学校2019年在广西首个获得国家第一批老年照护“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2021年,我单位与广西卫生职业学校签订人才培养战略性合作协议。二是组织人才分类培训。2021年至2023年初,我单位以线上、线下培训的形式,分类分批次组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院长)、养老机构护理员、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评估员、竞赛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约8批次,约130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行业法规、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养老服务行业人才技能,增强创业创新能力。近年来,共为4137名有意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养老服务业职业技能鉴定1130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32966人。三是举办职业技能竞赛。2021年,我市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南宁赛区选拔赛,并选派优胜选手参加自治区选拔赛和全国选拔赛,多名公办养老机构选手获得全国、全区竞赛的名次奖励。开展多届考核评比暨以奖代补、护理之星以及养老机构星级评定表彰工作,增强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荣誉感、获得感。四是申报从业人员岗位津贴。根据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印发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试行)》,公办养老机构的一线护理从业人员可以申报岗位津贴,2022年-2023年,我市审核通过478名养老服务护理员申报的从业人员岗位津贴,补贴金额约79.8万元,进一步加大护理人才激励力度,稳定人员队伍。
五、关于“提高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后劲”的答复
一是足额落实公办养老机构经费保障。将公办养老机构维修改造、人员经费和运营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补贴。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供养的特困人员生活费由县级人民政府通过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解决,城乡特困人员医疗费用享受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二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向公建民营、委托运营、联合运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转变,增加公立养老机构活力。三是我市正在建立面向社会老年人建立养老机构公益性床位轮候制,其中经济困难、失独、孤寡、优抚、高龄等老年人可以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公益性养老床位,全面提升公办机构的入住率。
下一步将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后续资金投入机制,加强公办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改善服务环境,优化供给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公办养老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六、关于“规范医养结合的监督管理”的答复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民政、卫健和医保的各部门职责已进一步捋清。民政部门、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促进医养结合方面合作也更加紧密,联合制定实施了《南宁市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年以来,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大力支持社区医养结合创新发展,连续三年将社区医养结合项目纳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690万元建成21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集“基本医疗、康复保健、养老照护、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开展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投诉举报处理等,对医养结合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民政、卫健、医保三部门互通有无,包括医疗信息和养老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监督和管理。
下一步,市民政局及市卫健委、医保局加强信息共享、数据互通,要求各医养结合机构规范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升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各类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七、关于“完善养老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的答复
南宁市正在加快完善养老机构的考核体系。一是根据《广西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桂民函〔2020〕2号),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一级至五级的等级评定,同时依据《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南(2023版),从养老机构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等四个大项600多个子项,合计1000评估分的评估体系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评价。目前已累计评定等级养老机构83家,其中在有效期内的等级养老机构有五级2家,四级6家,三级12家,二级12家,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获得评定等级的养老机构,后续可申请养老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资金资助。二是开展养老服务提质规范年活动,正在推进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养老机构进行运营管理、护理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检查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下一步也继续通过制定政策和标准、开展检查、措施来完善养老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南宁市民政局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