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民政函〔2022〕196号
陈偲委员:
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您提出的《关于关爱和帮助独居老年人的建议》(第12.01.02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对“建议1:出台加强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关爱工作相关政策”的答复
我市高度重视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关爱和服务工作,制定的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中,既有专门针对空巢独居老人关爱服务制度,也有惠及空巢独居老人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南宁市民政局等9部门于2018年11月12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南民政规〔2018〕3号)文件,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等重点空巢独居老人进行明确界定,为提供关爱服务明确了对象。各县(区、开发区)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农村留守老年人探访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形成以县为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统筹指导,由村民委员会协助实施的工作局面,以电话问候、上门访问等方式,定期探望留守老年人,引导形成养老、孝老、敬老的乡村社会氛围,提升农村留守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9年1月市政府出台《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16项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涵盖老年人医、食、住、用、行、娱等民生各方面,其中就包括为空巢独居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护支持、走访慰问、健康管理、法律援助等服务内容。同时,还出台了《南宁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办法》,全市统一给失独家庭发放一次性扶助金,给失独和子女伤残家庭发放养老补贴、医疗补贴、生活照护补贴、辅助生育扶助金。此外,还组织开展各种关爱活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失独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目前,南宁市已有1000多名失独老年人享受了养老照护服务。
(二)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鼓励和支持专业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2019年7月南宁市政府修订出台《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意见》(南府规〔2019〕21号),全面启动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60周岁以上城市散居特困、失独、低保、重点优抚对象以及85岁以上高龄老人等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2021年,市本级财政安排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资金500万元,2022年市本级财政继续筹措市本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金1000万元,依托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我市城区户籍约1.5万名五类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紧急救助等居家养老服务。同时,2019-2021年,市财政累计投入60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长者食堂”试点工作。2021年,市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南宁市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试点的通知》(南民政规〔2021〕1号),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次3元的用餐补助,对运营机构给予相应的运营补贴、送餐补贴及以奖代补,持续满足老年人基本用餐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依托乡镇(街道)社工服务站开展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2021年,我市印发了《南宁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在重点任务上明确了“建立基层社工站点体系,一是乡(镇)一级三年内全部覆盖建设社工站;二是在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社工室”,并利用福彩公益金支持开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建设,推进多方公益力量整合,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农村“三留守”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等群体,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中发挥专业作用。
(四)不断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我市目前拥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88个,其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4个,城市养老服务中心24个,依托这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城市养老服务中心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空巢独居等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急、助洁、助购等服务。2020—2021年,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局,建设了16个集社区养老、康复理疗、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均配有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为周边老年人和居民提供常见病诊治,家庭医生则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能够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和日托养老服务。此外,2015年以来,我市整合农村现有场地设施,先后投入2200万元建设440个农村幸福院,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互助式养老服务场所。
(五)探索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机制。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储蓄和激励机制引入养老服务中,探索出了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养老新机制。2021年“时间银行”养老互助志愿服务模式在青秀区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同时延伸南宁市三大城区五家重点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推广,有效推动了南宁市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招募时间银行志愿者12000多人,志愿团队200多个,与“时间银行”结对联系的各企事业单位共200多个,6000多名党员参与到“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活动中,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长40000多小时,服务对象超过5000人次。
二、对“建议2:全方位摸底调查,建立独居老年人信息资料库”的答复
掌握老年人的基础信息、特征和需求,是搞好养老服务的出发点和基础,我市十分重视老年人服务信息档案的建立,建立了居家养老服信息系统、农村留守老年信息台账等。
(一)推广应用“金民工程”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金民工程”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已有“留守老年人管理”,包括四个菜单:留守老年人信息录入、留守老年人信息查询、留守老年人信息确认、留守老年人信息确认记录查询,我市按照上级民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指导和督促县级民政部门加强对留守老年人的摸底排查、信息录入和数据校验等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的农村留守老年信息台账,目前系统中除了有较为详细的留守老年人基础信息,还有赡养义务人信息和巡防联系人信息,为留守老年人关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基础。
(二)推进我市“互联网 养老”融合发展。2018年,我市引进三家“互联网 养老”企业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将购买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理念融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市养老服务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互联互通。三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都设有呼叫指挥中心坐席监控系统,共设有30个坐席,呼叫中心24小时运转,打造及时、准确15分钟服务圈,为城市五类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提供上门照护服务。
(三)建设南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不断完善平台的建设,2022年计划安排自治区福彩公益金296万元用于建设南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该平台除具备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外,还具备养老大数据中心管理系统、适老化改造管理系统、关爱探访系统等14项系统功能。其中,关爱探访系统可在线录入探访对象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照片、健家庭地址等,并根据年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老人类别等分门别类。同时可制定探访计划,包括探访人员、探访方式、探访时间等,对探访计划进行批量设置,也可对某位空巢独居老人制定特殊探访计划,对逾期未探访老人,标记红色进行显著提示,有助于全面掌握独居老人信息,更好地为独居老人提供服务。
三、对“建议3:组织公安消防部门定期开展独居空巢老人消防安全检查”的答复
我市一直关注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情况,各行业主管部门、村(社区)都定期开展老年人居家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为切实加强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确保独居老人安全过冬,根据近期“小火亡人”火灾事故呈现多发趋势,我市集中开展整治“小火亡人”多发场所突出问题专项工作,上门为空巢独居老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为他们普及居家安全注意事项。同时,指导派出所、村(社区)主动深入老人家中开展宣传冬季防火常识,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对老人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并进行整改,提高空巢独居老人的居住环境的消防安全指数。
(二)定期回访老年人的用电情况。从2021年起,南宁供电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 等主题活动,组织团青成员走进社区,定期回访老年人的用电情况、生活情况,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宣讲安全用电方面知识,同时义务帮助他们排查家中的用电安全隐患,以实际行动为孤寡、留守老人送温暖。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动,讨论落实空巢独居老人消防安全关怀计划,部署具体工作内容。
四、对“建议4:组织引导广大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参与涉及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调解、仲裁和法律咨询等”的答复
我市积极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服务,不断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将法律援助对象扩展到高龄、失能、半失能、空巢、低保、特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及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等提供上门服务。
(一)为老年人申请公证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南宁市公证机构设置老年人服务专窗,对老年人等群体申办公证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出证。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提供上门办证、代办代跑等服务。开展公证送法进社区等活动,设置公证咨询点,为老年人解答法律咨询。2021年以来,南宁市公证机构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55次,为老年人等群体办理上门公证事项817件,办理公证代办事项122件。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办理公证法律援助案件15件,减免公证费用1.3万元。
(二)加大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法律援助力度。南宁市将涉及老年人的赡养扶养、家庭继承、食品药品、医疗损害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老年人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其他严重侵权行为主张权利的法律援助案件,免于审查经济困难状况,使法律报助惠及更多的老年群体。建立“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创新异地协作机制,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确保老年人获得及时的法律援助。2021 年以来全市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03牛,援助老年人305人,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询906人,有力地维护了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调解组织建设,精准排查精细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实效,推动调解向区域末梢延伸。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2508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共445个,调解员共13439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源头防范化解,精准排查精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独居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21年,全市共受理调解案件23802件,调解成功23134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7%。
五、对“建议5:完善特殊智能养老服务设施”的答复
为帮助困难老年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发生意外的风险,我市在全区率先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并计划建设居家养老呼叫救助系统。
(一)开展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2021年,南宁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在全区率先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为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在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中,南宁市围绕“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遴选制定7个类别30个项目的适老化改造清单,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居住环境特点和适老化需求进行评估,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确定改造方案,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增强居家安全性和便利性,大幅度提升居家养老质量,老年人满意度达97.9%。2022年,南宁市将继续实施2000户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改造的重点将围绕智能安全监护进行,以不断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建设居家养老呼叫救助系统。2022年计划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350万元,依托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平台和载体建设居家养老呼叫救助平台,老年人可通过一键式求救设备或手机等智能终端发送紧急求助信号,有利于医疗机构和直系亲属及时快速施救,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
关爱空巢独居老人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老人的子女、政府、村(社区)、社会组织等部门或人员共同配合,我市将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健全特殊特殊困难老年人(含空巢独居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工作机制,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空巢独居老年人关爱工作中。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形成整个社会关爱空巢独居老人的良好氛围,号召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空巢独居老人的工作中来,用实际行动,给空巢独居老人关心和温暖,不断提升空巢独居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南宁市民政局
202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