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民政函〔2021〕442号
黎向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村养老、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建议1:做好农村养老建筑设备的构建和体系制度的打造”的答复
一是健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市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落地南宁市,近年来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和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核心区,我市以此为契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南宁市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乡镇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政策,把农村养老服务一并纳入我市养老体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目前全市乡镇合计102个,乡镇敬老院共92家,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从无到有建设8个,有力推进了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1521” 项目工程,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提升养老服务环境和质量,我市积极推进15个县区(开发区)各新建一所300-500张床位公办示范性养老福利机构,截至2021年7月,已基本建成10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展开,对地理位置优越、覆盖范围广、农村老年人入住需求旺盛的8个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后的敬老院床位从30-50张增加到100-150张。出台《南宁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共计下达改造提升项目6个,下达资金230余万元。
三是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水平。近年来,我市以抓改革试点为契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大力实施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落实法人登记。2016年,上林县在社会福利院成功进行公建民营的基础上大胆对4个乡镇敬老院进行公建民营改革,紧接着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良庆区、武鸣区等县区纷纷通过公建民营或委托运营的方式实现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截至目前我市有40余家乡镇敬老院实现了公建民营或委托运营,其余乡镇敬老院均通过“1 n”模式实现了法人登记。通过公建民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管理更加规范科学,特困供养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如上林县明亮镇敬老院改革后入住人数较以往提升3倍多;上林县大丰镇敬老院(上林县孝和中医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取得较好效果。
二、针对“建议2:强化农村养老院和乡村振兴工作的融合、推进”的答复
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是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美好目标的必然选择。据我市乡村振兴办反馈,今年3月,已制定印发《南宁市乡村振兴(“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南乡村振兴办发〔2021〕2号),打造创建一批具有彰显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经收集汇总,在各县(区)、开发区申报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项目基础上,组织人员深入县(区)、开发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于5月26日印发《关于印发〈2021年南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名单〉的通知》(南农办发〔2021〕4号),明确了今年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内容13条示范带,共涉及40个重点村屯、22个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及15个产业园区打造提升。其中,我市西乡塘区“美丽南方”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以聚焦康养产业,突出瑶医特色,重点打造和安康养中心集养老、住宿、餐饮、医护、娱乐、护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普惠型康养中心。项目设计总规模占地680亩,总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集中式托养,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二是候鸟式颐养,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居客;三是自助式颐养,主要是以家庭或亲友抱团养老为主。项目具有明显“社会效益”:一是村民空闲房屋和村委空闲土地得到充分利用,行成固定收益;二是能够就近解决村民就业;三是村民的农副产品有销路;四是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三、针对“建议3:鼓励企业进军养老行业,形成专业的养老院”的答复
一是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企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招商引资及培育工作,截至2021年7月,由太和集团投资的大型养老社区的太和自在城、由合众人寿投资的合众优年生活社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泰康、华润、华邦投资的大型养老项目落地南宁,三胞集团、中国普天、前海人寿等国内知名保险、地产、医疗、金融、互联网等大型企业进入南宁,先后在我市布局有牵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性的龙头企业。
二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以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城市为契机,出台《南宁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养老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市财政投入1040万元用于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了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合作、家医签约等四大类型的医疗保障模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市共有50所医疗、养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全市一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能够100%的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不同形式的便利服务和就医绿色通道。全市100%的养老机构能够通过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院签订协议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市县区共有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15家,均已开设老年病科。
南宁市在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步,我市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改革试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等,培育推广一批符合市情、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和运行模式,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扶持培育一批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将南宁市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优化、特色突出的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城市。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南宁市民政局
202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