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宁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自治区民政厅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民生福祉升级。南宁市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并给予5000万元奖励支持,南宁市入选国家层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国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南宁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公室被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10元和每人每年6800元。2022年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30.35万户次、312.5万人次、9.2亿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33.67万人次、2.74亿元,临时救助1.17万人次、1626.57万元。建成南宁市监测对象信息库,推进低收入人口标记和常态化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访视制度和《南宁市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实施细则》,建成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信息库,推动“南宁民政 智慧救助”系统上线运行,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全部实现线上申请,在全区率先启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电子证照服务。
(二)抢抓发展机遇,建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南宁市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并给予5000万元奖励支持,南宁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列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入选全国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获得2665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出台《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南宁市高龄津贴管理办法》《南宁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等政策。加快布局和建设养老设施,下达1600万资金用于9个县级示范性养老服务项目和乡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1.5万名五类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30个“长者饭堂”助餐配餐服务试点。高龄津贴资金精准发放,全年累计发放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68.31万人次、1.82亿元。
(三)扎实做好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机构供养孤儿、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22元、1022元,全年累计发放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3.19万人次、3180.05万元。10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南宁市儿童福利院,总投资19984.53万元,拟建4栋业务用楼,配套建设特殊教育学校2栋教学楼,将进一步大力提升南宁市孤弃儿童养育、护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以及困境儿童的扶助水平。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为在读大中专院校的孤儿发放助学金199人、183.42万元。投入48万元打造南宁市社会福利院青少年孤儿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开展7个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项目,扎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清廉社区、清廉乡村建设,开展城乡社区综合体示范建设工作。推动社区、小区议事常态化开展,创建4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持续为基层治理赋能赋力,在14个试点村(社区)开展乡村治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及督导项目,推广武鸣区“乡贤 ”治理模式以及村(居)务监督委员会“678”模式,大力挖掘、宣传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典范。全市新登记成立社会组织205家,总数达4868家,居全区首位。投入230多万元完成南宁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升级改造,入驻社会组织27家。持续开展社会组织不规范行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新组建党组织16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0名,确定发展对象34名,新发展党员36名。持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市本级252家社会组织多形式扶持共建村,折合价值4000多万元。加强慈善组织活动指导,全市各慈善组织发放慈善款物2066万余元。投入资金2210万元,建成127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困难群众近10万人次。推广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2.0版和桂志愿系统,已注册志愿者168.97万人,志愿队伍5716个,记录服务时长1598.07万小时。2022年南宁市即开型福利彩票累计销售3.11亿元,同比增长19.3%,创南宁市即开票销量历史新高。
(五)规范专项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有效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婚俗改革,10月31日正式启用全区首家公园式室外婚姻登记处(西乡塘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行动和“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主题寻亲活动。大力推进殡葬改革,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实施惠民减免约600万元。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和补贴发放工作,全市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55.83万人次、1.25亿元。做好市内195.14公里毗邻县级界线联检工作,开展31条新建道路和6座立交桥的命名调研,完成2533条道路路牌设置点位的核查统计和10万多条地名信息数据的审改提升。学习宣传新《地名管理条例》,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编撰出版《南宁地名文化故事》,传承保护地名文化。加强民政信息化建设,于11月1日上线“南宁数字民政”,整合8个业务模块,实现43项民政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基本为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二、2023年工作要点
(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民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着力提升首府民政治理水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政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重点部署推进“一老一小”等优质服务,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整体质效,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殡葬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优质共享,持续推出一批政策、制度、机制,努力提供南宁经验。深入推进民政数字化改革,建设南宁数字民政信息中心,实现民政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数据分析研判“一屏统览”、民政服务供给“一键直达”。
(二)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快速精准实施社会救助服务。探索完善“社会救助 慈善”模式,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深化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改革,推进救助异地申请受理常态长效。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以及补贴申请“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精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助。完善大龄残障青年就业实训基地,会同残联打造残疾人创业产业园。
(三)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体系,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编制《南宁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完善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优先开展南宁市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第一养老院、市社会福利院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市级示范性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拓展“长者饭堂”建设;开展为1.5万名五类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推进南宁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规划布局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和建设养老服务国际交易市场,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四)持续完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进县乡村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含儿童主任)建设。探索建立孤儿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推进南宁市培智学校二期建设和南宁市儿童福利院一期主体工程。优化、打造孤弃儿童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就业实践基地。
(五)推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全要素基层治理共建共享。加强村(居)民委员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事项、机制挂牌和数据采集准入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在乡村振兴、扶贫助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入推动城乡社区社工站、志愿服务站、慈善服务站三站融合建设,推广服务积分、“时间银行”和志愿者互助等方式,促进服务与资源供需得到精准对接。创新福彩销售渠道,建设福彩户外潮店和福彩形象店,筹措更多公益金投入民生领域。抓好全市行政区划中长期调整方向和重点的调研。挖掘地名文化,完成全市地名文化故事编撰出版工作。巩固西乡塘区婚俗改革试点成果,做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区通办”。加快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推进红白事服务中心建设,减轻人民群众丧葬负担。
南宁市民政局
2023年2月15日